您現在的位置:德州英建工貿有限公司 ? 新聞資訊 ? 常見問題 ? 瀏覽文章
豪森醫院門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6日閱讀量:
砥礪奮進,步履鏗鏘。回首2020年,市政協收獲滿滿:583件提案、1536篇社情民意信息、42次集體學習、56次界別活動、22篇協商報告12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2次省政協會議作典型發言……向市委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績單。
2020年,是服務大局、擔當作為的一年,也是務實創新、為民履職的一年。這一年,十四屆市政協常委會在德州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幫助下,團結帶領廣大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福祉,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助推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化思想引領
增強政治定力
市政協常委會始終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中心環節,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黨建大加強,促進政治站位新提高、社會各界大團結。
2020年8月20日,全市政協系統開展集中學習活動;10月13日至15日,舉辦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專題培訓班,培訓150余人……一年來,市政協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學習重點,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研討交流、組織宣講等方式,推動了黨的理論武裝對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的全覆蓋,進一步鞏固了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自覺在中共德州市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嚴格執行重要工作、重大活動、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報告制度,堅決貫徹落實市委重要工作部署,主動把工作融入全市大局,努力把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委員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做到與市委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不斷加強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在重大會議、重要活動中設立臨時黨支部,在28個界別活動組成立臨時黨支部,把黨員委員全部編入政協黨組織,開展“委員黨旗紅”等活動,實現了政協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主動廣泛凝聚共識,把凝聚共識寓于協商監督、溝通交流、調研視察等各項工作全過程。為各民主黨派在政協發表意見、提出建議提供平臺、創造機會。密切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系。
大力宣傳市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措施、積極成效,引導社會各界準確把握德州發展的“時”與“勢”,增強貫徹落實黨委決策部署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圍繞中心謀發展
服務大局顯擔當
黨委想什么、政協就議什么,政府抓什么、政協就幫什么。市政協常委會自覺把政協工作放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去定位、謀劃和推進。這一年,聚焦改革發展大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形成協商議政和民主監督報告22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12篇,一大批意見建議進入黨政決策。
同心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間發出倡議,引導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爭做疫情防控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領者,落實防控包保責任,幫助委員企業紓難解困,參與 “四進”攻堅,編印《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支持政策匯編》。廣大委員或戰斗在醫療救治一線,或踴躍捐款捐物,或帶頭復工復產,或積極建言獻策。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委員捐款捐物超過3000萬元。
精準助力重點工作改革攻堅。圍繞市委確定的12個重點改革攻堅領域,制定助力重點工作改革攻堅的意見,組織實施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加強城市社區“兩委”建設協商等26項助力行動,貢獻了政協助力重點攻堅的硬核力量。
盡心竭力匯聚改革發展正能量。圍繞編制全市“十四五”規劃,召開常委會議專題協商議政,市縣210多名委員參與調研、提出建議。對市科技局等6個部門開展民主評議,推動了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和部門服務質量提高,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批示市政協委員民主評議部門工作抓得很實,效果很好。全力幫扶華魯恒升投資100億元的重大技改項目,協調解決拆遷、用地、用能等難題,了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謀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憂
人民政協為人民。常委會始終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履職著力點,建為民之言,謀利民之策,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一年來,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居家養老、生態環境、教育均衡、醫療健康、物業管理、公共交通等民生議題開展協商建言,組織委員通過調研視察報告、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反映群眾所思所想所盼。
2020年5月13日, “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協商對話會在市會展中心進行。這個協商題目來自26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關于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的建議》提案,是2020年市政協重點辦理提案之一。
市政協在深入考察調研的基礎上,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物業公司和電梯企業負責人、市區部門和社區干部圍繞能不能加裝、怎么加裝等一系列問題,充分協商,深入交流,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識,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協商報告分別作出批示,推動了《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的出臺。
針對人民群眾對于“入好園”的需求,開展“推進學前教育發展”專題協商,圍繞解決入公辦園難、入優質民辦園難問題共商舉措,市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市政協這份協商報告非常好,講到了點子上、議到了關鍵處,質量很高,切實可行”。
聚焦協商主業
賦能社會治理
聚焦主業、擔好主責。常委會把協商作為主責主業,把搭建平臺作為主要工作方式,不斷完善協商機制,有效發揮了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促進了人民政協制度優勢向社會治理效能轉化。
創新激發活力、增添動力。市政協在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創新搭建了一個融協商、監督、評議、參與、交流于一體,市、縣、鄉、社區共建共享,組織形式靈活、參與主體多樣、溝通交流充分,有助于有效化解基層社會矛盾、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協商面對面”平臺。市委專門印發《搭建“協商面對面”平臺,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實施辦法》,市縣政協平臺建設全面鋪開,部分縣市區把協商平臺推進到鄉鎮、社區,成立了村居協商議事工作室、委員工作室。
市政協開展“加強城鎮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協商,市政協牽頭,市區兩級委員和民政、衛健等部門全程參與,邀請城鎮社區干部、家政企業代表、居民群眾代表等,就服務供給主體、設施配置、專業標準、人才隊伍等問題深入協商,市委主要領導就協商報告作出批示。
寧津縣大柳鎮政協委員聯絡室組織委員、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和扶貧企業開展協商,利用邊邊角角種植月季,每年村集體增收90多萬元,實現了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建設美麗村居的“多贏”。
一年來,一大批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事、群眾關注的急事難事,在平臺上得到充分協商。全市各級共組織“協商面對面”活動230多次,提出意見建議2100多條,各級黨政領導吸收采納900多條。市政協的這一做法,在全省市縣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吳翠云作出批示。